延安时期,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等...对摄影工作十分关心,同时也有许多具体指示。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住所亲自接待摄影家吴印咸,请他吃饭,勉励 他“要搞出些名堂来”,并为吴印咸拍摄的南泥湾军民生产自救的照片题词: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。摄影家石少华、郑景康等在延安举办展览,展出他们拍摄的 延安军民生活、抗大活动、延安风光及中央首长的活动照片。毛泽东主席前去观看,赞扬他们的工作,称他们的摄影“能抓住动态”,并希望他们多拍群众的镜头。 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担任编委,并亲自撰写发刊词的《八路军军政杂志》,就是一份采用新闻照片相当多的图文并茂的好刊物。朱德把自己保存的柯达相机通过军委办 公厅转赠给摄影工作者。周恩来曾亲自组织安排吴印咸等到延安来,每次回延安都亲自询问他们工作情况。
红军摄影工作1932年就有了。红军 长征到达陕北以后,环境得到改善,牢固的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了。毛泽东、周恩来等关于加强形象宣传的明确指示,极大地鼓舞了投身革命队伍中的专业的和业余 的摄影工作者。据苏静回忆:“部队一到陕北,那时正处在西安事变前夕,在西安买了一批胶卷,杨勇同志又送给我一个方盒子相机。据说这个相机还是从马鸿逵那 里缴获的,这才又开始拍了。1934年苏静拍摄了《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的讲话》等珍贵历史镜头,后来在平型关大战中,又拍摄了《开赴平型关前线》等。部队在官河镇举行体育运动会 时,他拍了100多张胶片,洗印出来在部队举办展览。后来他在甘肃宁县王家禄拍摄的红一军团政治部战士剧团演出的《红军抢渡黄河舞》,反映了红军部队生气 勃勃的精神面貌。在红军时代,反映部队文艺生活的照片极少,《红军抢渡黄河舞》是一幅题材新颖、别开生面的摄影佳作。延安时期造就了一批..的摄影艺术 家。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结束,中国的(陕西的)军事摄影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壮大几个阶段,作为社会主义摄影事业的摇篮,军事摄影为新中国培养了很多摄影 骨干,为建立和繁荣中国的社会主义摄影事业起到了奠基作用。延安时期摄影活动发展快,由于急需摄影人才,延安文化俱乐部和延安电影团在抗日战争期间,先后 举办了五期摄影训练班。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第三期训练班别具特色,主要课程由吴印咸主讲,徐肖冰、吴本立、钱筱璋、周从初、马似友等协助讲授。学习分两个 阶段,..阶段室内听讲,第二阶段在外实习。结业后大部分分配到西北各部队做摄影工作。1947年夏,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侵占延安后,程铁派韩振杰从延安高 桥村抢救出了坚壁在那里的摄影器材。宝鸡战役中,程铁、杜修贤、蓝天等在敌人枪林弹雨中抬着摄影器材箱子,冲出火力封锁区。延安的革命摄影为解放区的摄影 开辟了新天地,并吸引、造就了一大批..摄影人才,创作出了大批..摄影作品。
1943年以前,延安电影团既拍影片,也拍照片。1943年后,因胶片困难,以拍照片为主,拍摄的不少栩栩如生的照片,既是珍贵而罕见的史料,也是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绝好教材。
前排左起:刘兰、张菊、苏晖、郭钧、阎素、蔡若虹、冯小朋、陈凡、刘平杜、康波、潘力模、彦涵、苏晴、白炎、李炎;中排左起:吴咸、夏蕾、陈布文、王曼硕、 吴铭(?)、马达、毛宁(?)、刘迅、莫扑、古元、张晓非、杨角、杨楷、力群、王福祥、龙行、张望、王朝闻、江丰、叶洛;后排左起:李黑、辛莽、王式廓、 沃渣、胡蛮、华君武、越泮滨、王流秋、孙冶(许珂?)、安林、陈铁耕、戚单、杜夏。
延安的摄影工作曾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支持与帮助。从世界各地到延安来的外国记者和进步人士,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,为解放区摄影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。其中..的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、艾格妮丝、史沫特莱、韦尔斯及荷兰..电影摄影师伊文思等均功不可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