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种民俗文化,很多人都欣赏过“陕北安塞腰鼓”,在那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,用激情和矫健的身躯舞动着系着红色飘带的鼓棒,用陕北人特有的嗓音吼出那一个个燃烧的生命!然而,对安塞腰鼓的起源,又有多少人知道呢?安塞,陕北重镇,以腰鼓闻名,以剪纸著称,位于延安地区北部,延河上游,人口15万人,土地面积2984平方公里,文化底蕴浓厚,境内到处都可以找到仰韶、尤山文化和二里头、二里岗文化遗址。 古时为白狄游牧之地,秦汉时属高奴县,唐、宋时这里设堡为防,称为安塞堡,取“安定边塞”之意。元蒙哥壬子年(公元1252年)改堡为县。称安塞县。那么,安塞这个军事要地为何会生出“腰鼓”这么壮美的东西?相传,在古时,戍边守塞的士卒,在战斗时用腰鼓来助威,鼓舞士气,战斗胜利后,用它来欢庆。在安塞这片土地上,这种战前战后的活动被进一步强化。随着岁月流逝和时代的变迁,腰鼓渐渐成为一种纯粹娱乐的工具,特别是每年春节,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用打腰鼓的形式来欢庆丰收,增添节日欢乐气氛。这就是安塞腰鼓的由来。现今,每到节日或庆祝喜事的时候,陕北人民就会用他们这种特有的方式来欢庆。